一开始其实是更倾向于澳大利亚的,13年8月份的时候看了不少帖子,新西兰只是备选顺带看了些。直到看了一个帖子(等坑填完了,再公布是哪个帖子),一下就中毒了,澳大利亚也不想了,一心扑在新西兰上,而且一定要租!房!车!
租房车最经济的是4人组队,各种分摊,各种性价比。我只是把帖子丢了出去,当初一起去欧洲的小伙伴之一程总立马上钩。我赶着在国庆前做出了第一稿路线图,开始找搭子,2缺2。新西兰的美景是不可抗拒的,程总迅速拉到两人入伙,这下司机,厨子,摄影齐了,正合适。
组队完毕,开始依次研究时节,路线,机票,租车和签证。
时节:彼时的我还在马来西亚,12月底回国,算上办签证以及春节,3月份以前是没法出发的,正好避开夏季高峰。新西兰没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太阳下雨全拼人品,纬度绝对值和黑龙江差不多,秋天是我们的首选,又担心5月进入深秋,会太冷,于是敲定4月出行。
新西兰旅游旺季是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机票、租车各种贵;4月、10月为平季;5月-9月为淡季,以房车为例,日租金可以低到只有旺季的三分之一。
路线(一):为了指环王外景地——霍比屯,尽管是人工搭建的,我在第一稿路线图中涵盖了北岛:从奥克兰到惠灵顿穿北岛,再环南岛一圈,共22天左右。因为半天的霍比屯观光团而耗费2-3天穿越北岛,时间上横看竖看都是不划算的。纠结一翻后,忍痛割爱,北岛只留奥克兰一天,专心环游南岛,霍比屯留给下次,如果还有下次。后来我们遇见一对来自北岛的老年夫妇在南岛骑行,他们说我们绝对是做了最正确的选择,南岛比北岛漂亮太多。
我们行程的大方向确定了:奥克兰飞基督城,环南岛一圈后回到基督城,再从基督城飞奥克兰。接下来就该查机票了。
机票:成都飞新西兰的航空公司选择有如下几家:
1. 新西兰航空:星空联盟(StarAlliance),上海、北京直飞奥克兰,中国国内段估计和国航共享航班,机票促销不给力,完全没有折扣的感觉。
2. 国泰航空:寰宇一家(OneWorld),香港中转,看别人游记说偶尔有大力度促销。不论去哪儿,国泰都值得纳入考虑,一是国泰本身国际航线网络发达,二是香港转机也不错。
3. 新加坡航空:星空联盟,新加坡转机,可以直飞基督城!成都至新加坡由新航旗下廉航子公司胜安航空执飞。新加坡机场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哟。
4. 中国南方航空:天合联盟(SkyTeam),广州转机。南航近年来发力国际业务,不断开辟新航线,全力打造广州之路连接欧洲与大洋洲。
没多久我就把重心放在了南航上,一是初筛下来,南航确实最便宜,4月跨5月5.7k左右的机票随便有;二是不断有帖子提到南航有神价机票,只要你有发现的眼睛和毅力。于是我展开地毯式搜索,不断变换出发和返程日期,终于找到了:成都经广州往返奥克兰4.3k!含!税!瞬间就无法淡定了,在仅有的三四个组合中,速度选了一个,全款出票。
买好国际段的机票,新西兰国内段的就简单多了,两个选择:
1. 捷星航空(Jetstar):澳洲航空旗下全资廉航子公司,几乎垄断大洋洲的廉航业务。
2. 新西兰航空:有不含行李的折扣票。
观察了一段时间,不论是纽航还是捷星,票价都比较稳定。捷星比纽航的折扣票还要再便宜10纽(新西兰元,NZD),所以我们就选择了捷星。4人奥克兰往返基督城外加三个20公斤的行李,总共586纽。
至此机票搞定,6程,人均5022元!
路线(二):
买好机票,就可以安心琢磨环岛路线了,重点考虑了如下两个方面:
1. 逆时针顺时针之争:网上普遍推荐逆时针,有景色渐佳的感觉,同时沿海公路逆时针方向在内道,比较安全。但我们最后还是选择了顺时针,一是仔细研究后发现每段路风情各不相同,并没有绝对的谁比谁更漂亮;二是如果风景真沿逆时针渐入佳境,万一前期耽搁了,后面美的地方反而照顾不周,不如一开始就从最精华的地方玩起。
2. 为了保证充分的游玩时间,每天赶路200公里左右,不超过300公里,避免开夜车。
三易其稿,在放弃了南岛最北端的亚伯塔斯曼(Abel Tasman)国家公园后,确定了最终如下的顺时针环岛路线,16天总行程3000公里。
我们三个撸妹系列手机(1520,920,720),自带的诺基亚地图导航超级好用,就没有租GPS。
前期准备 -- 签证、酒店
签证:
有过申根签证经历,新西兰旅游签证准备起来,感觉要轻松不少。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 成都申请新西兰签证,需要将所有材料邮寄至新西兰北京签证中心,并额外支付50元每人的护照返还快递费。哪个地方邮寄哪里,可以去新西兰签证中心网站查询。
2. 个人签证:可以一个家庭(夫妻,外加两个20岁以下未成年子女)合用一份申请表(INZ1188+个人签证材料清单),每个大于17岁的申请人需要单独填写一份补充表(INZ1027),只交一份申请费(签证费860元+递送费220元=1080元),但快递费还是要按人头交。
3. 团体签证:三人及以上成团,成团后每人需要独立填写申请表和补充表(INZ1188+个人签证材料清单+INZ1027)(夫妻等家庭组合不能再合用一份申请),领队(组织者)还需要额外填写团体签证申请表(INZ1021+团体签证材料清单),费用为每人420元签证费+220元递送费=640元,同样的,护照返还费另算。
4. 个人签证批准后,会贴在每个人的护照上,一般会给一年或两年内多次往返;团体签证则只会贴在团体签证申请表(INZ1027)上,护照上什么也没有,一般只会给单次入境,时间也只覆盖到行程前后一两周,一旦领队不能前行,其他人也去不了了。
5. 签证材料严格按照清单上的要求来就可以了,可以只提供复印件,可以不提供翻译件。我们提供的额外材料:5万的冻结存款(我是无产阶级~~)、自制行程单、租车合同、酒店预订单、旅行保险等。清单里要求的照片可以直接贴在申请表上相应位置(INZ1188)。
本着能省则省的精神(找旅行社代办收费1500元每人,材料还是要自己准备),我们当然是申请的团体签证,还算顺利,两周不到出签,没有电调,每人700元。
酒店:此行我们住了两晚酒店,提车前在基督城一晚,还车后在奥克兰一晚。
1. Airport Gateway Motor Lodge:离机场两个路口,24小时免费机场接送,公寓式酒店,四人间205纽,不含早,好评。
2. Auckland City Oaks:位于闹市区,和天空塔在一条路上,双卧室4人间143纽,含简单早餐(牛奶、水果、面包),满分好评!
花销总结(除去购物):
1. 机票20000元,租车18000元,油费3300元,其它交通相关1000元。
2. 酒店1800元,营地5300元,饮食5400元,旅游项目14000元。
3. 保险800元,签证2800元。
总共20天,在新西兰18天,人均18000元.
房车和营地
租房车:
确定了基督城的达到与离开时间,我们开始考虑租车的事情。这是我们第一次租房车,更是第一次租车,我们确定了三个基本的条件:柴油,自动档,大型车。
先是网上到处找,按图索骥,然后又去游记帖子里看别人都租什么车,最后我甚至在Ranker上针对4人房车进行了一次地毯式搜索,挨着每家发邮件咨询。好评率在80%以上的公司,要么没有符合要求的空车,要么就是走高档路线,日租金300-400纽。
由于毫无经验和头绪,我们来来回回纠结对比了很久,最终确定了定位经济型的Alpha的四人房车,车费加全保险222纽一天,16天。后来提车的时候告诉我们公司有促销活动,减免一天租金,所以最后租车花费3400纽,折合人民币人均4.5k。
关于房车,这里补充几个我们租车时着重考虑的地方:
1. 全险还是有必要的,第一次开大车,又是左驾,难免不出擦挂意外(我们有一次停车时就把车尾给擦挂到了)。买了全险后还车超方便,工作人员大概扫了几眼,没什么大问题就搞定了。
2. 我们特别注意了驾驶室上方床的宽度,像Britz的基本就只有1.2m, 两个人睡略挤,我们租的Alpha是1.5m宽,比较合适。
最后再说说关于房车的一些体验:
1. 房车最常见的有三类:
1. Van(面包车改装):小型,没有厕所厨房,一般睡2人。
2. Motohome:大型,有厕所厨房,支持2-6人。
3. Caravan(拖车):各种尺寸款式都有,一般不租给外国人。
2. 房车上有专门的容器装厕所的废水,容器里会事先放一包专用的化学剂,就完全没有臭味了,至少小便是这样,大便不清楚,没在车上上过大号。租车的时候给了两包,额外购买2.5纽一包。由于容器容量有限,我们很少在车上上厕所,除非情况急迫。
3. 房车上的微波炉、电视、插座都只有在接上外部电源的时候才能使用。燃气用完了可以在大一点的加油站加气(我们用得比较省,一趟玩下来,估计最多用掉了三分之一)。
4. 有的车支持电、气双供暖,我们租的这款只支持燃气供暖,我们没用过,不知道是什么样一个消耗水平。
5. 车上的淋浴我们使用也比较少,毕竟空间小,水量小,温度倒是够。生活用水的下水箱容量倒是不小,支持4个人洗澡完全没有问题。
6. 驾驶室上方的床睡起来体验不是很好,空间太小,只能匍匐着爬上爬下,腰要弓得很厉害才能勉强坐起来。不论睡车头还是车尾,一个转身绝对是全车都会小晃。
7. 房车行驶的时候,噪音比较大,东西一定收好,我们的相机就因直接放在桌上忘了收而摔了两次。
8. 房车制动距离比较远。
营地:
营地值得说的也不少:
1. 营地大致分三个档次:
1. 高档:~20纽每人每晚,设施齐全(浴室,洗衣房、厕所、厨房、下水池等),提供外接电源,这种营地一般还有独立单间。
2. 中档:~10纽每人每晚,只有厨房、厕所、下水池等基本设施,没有外接电源,这类营地一般景致绝佳。
3. 低档:好些不收费,但没有厨房等设施,个别有厕所和下水池,这类营地一般景致绝佳。
2. 新西兰有三家大型的连锁营地:
1. Top 10 Holiday Parks:设施比较新,会员卡9折,会员卡貌似50纽一张(不确定),各大景点、城市都有旗下的营地。
2. Kiwi Holiday Parks:设施要偏旧一点,持会员卡9折,营地感觉比Top10的要少。租车时送了一张Kiwi的会员卡,所以我们一路上都尽量住Kiwi的营地。
3. DoC(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这家是政府性质的,营地大多在景色优美的地方,有基本设施。如果要参加长线徒步,途中小木屋的居住许可也需要提前在DoC网站上购买。
3. 高档营地中,有的洗澡需要额外付费,有的不用(Kiwi的营地几乎都有免费热水澡),但洗衣烘干都是需要额外付费的(洗衣一般3-4纽,烘干一般4纽/40分钟,需自备洗衣粉)。
4. 高档营地一般都有无线网络,收费。大多数Kiwi营地有限时限流量的免费Wifi,刷刷微信微博之类的足够用。
5. 如果想要住营地内的独立单间,需要提前预订;如果只是需要一个车位(带电或不带电),或是露营位,则不需要预订。
6. 选择营地也可以去Ranker上找,上面有很多评价照片可供参考。
我们一路住过的营地总结如下(图片后续再上):
第一、二天:成都 -- 广州 -- 奥克兰 -- 基督城
14小时的飞行,12小时的转候机。
关键词:候机,转机,坐飞机。
前期准备工作做足,终于到了出发的日子。新航站楼(T2)果然高端大气,现在除了川航和国际航线,其它的都挪到T2了。
我们在广州转机的时间是5个小时。成都出发晚点1个多小时,还剩3个多小时,广州闷热潮湿的天气让我们完全没有四处转转的兴致,匆匆出关,乖乖在候机厅等着。
白云机场很大,但内饰土气,真的略屌(丝),与其追求的国际性机场定位还有不小差距啊。候机大厅的厕所居然只在1楼有,和吸烟区门当户对,每次上厕所或者取饮用水都要路过被熏陶一次。不过手推车很高大上(屌丝我没坐过多少飞机,没去过多少机场,没见过什么世面),还带USB充电的,虽说功率不咋的,连上半天,感觉没充上多少电。
候机厅看到不少黑人,才想起来广州貌似有个黑人聚集区,有约摸20万黑人来着?等得意兴阑珊,终于要登机了。新的787涂层看上去比南航传统的土飞机有品多了,Dream Liner,瞧这逼格多高。
787航程最远可到1万5千公里,是南航飞国际航线的主力机型,相当省油。电动悬窗是一大亮点。瞧见没有小伙伴们,没有遮光板了,通过调节悬窗下方的按钮来改变窗户的透光。
在飞机上看云看日出,真漂亮啊。
10个小时后,到达奥克兰已经是下午5点。
奥克兰
入关没想象中那么麻烦,我们交上在飞机上如实填写好的申报表,工作人员确认了几个问题,尤其是没有重点关注的物品后,就直接放行了,也不用去开箱检查。见到了传说中的海关犬,挺可爱的,没朝我们吠,也没看上我们的行李箱。
这下算是正式踏入新西兰国门了。
大厅的矮人雕像栩栩如生,表面上还特意做了青苔、裂缝等效果,煞有介事的立块牌子写着“On loan from Middle-earth. Do not touch”(租借自中土世界,别碰)
奥克兰
我们在大厅买好电话卡,取好现金,也不做留恋,前往国内航站楼等候转机去基督城。国际航站楼和国内航站楼间有摆渡车,难得没有了PM2.5,我们决定沿着路标和指示线走过去,10个小时的飞机也是坐得腰酸背痛的了,正好活动活动。
奥克兰
到发达国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真TM的干净!
奥克兰
奥克兰
奥克兰
途中看见两架阿联酋航空的380,不愧是作为启动客户的土豪。迪拜到奥克兰这么远的航程,估计也只有380可以飞。什么时候能坐坐380也是极好的啊。
奥克兰
国内航站楼几乎就是新西兰航空和捷星航空二分天下。值完机又开始漫长的等待,顺路吃了个麦当劳当晚饭。
9点10分的飞机,1个小时后,终于到达基督城。粗粗一算,飞行14小时,候机12小时,我们在机场和飞机上总共待了26小时!
到酒店,简单收拾下行李,就睡下了。养足精神,明早提车上路!
备注:
1. 电话卡买的沃达丰的(Vodafone),有很多预付费的套餐可以选,我们选了30纽的,含两小时通话,500M流量,事实证明够用。
2. BnZ银行的提款机可以使用银联卡。成都银行金卡异地取款免手续费。
第三天:基督城 -- 蒂卡普湖
沿1号公路,拐79号,再并入8号,约222公里。
关键词:提车、蒂卡普湖(Lake Tekapo)、好牧羊人教堂(Church of Good Shepherd)
提车
大早起来,天空灰蒙蒙,又将是一日阴雨。
基督城
出国前在网上查好了地址,也用谷歌地图定好了点,我们准备步行去提车,就一个路口的距离。却料前台异常热心,说可以顺路送我们去租车行。坐上车才发现提车点变了,多亏了这份热心,否则我们就傻眼了。后来问租车公司的妹子,她说他们是一个月前换到新地址的,有挨个发邮件通知。
一排一排的房车太抓人眼球了,我们兴奋异常。
基督城
基督城
这是我们租的车,接下来15天的窝!套图奉上!
基督城
车尾部是座椅,把桌板拆掉,中间的木板可以拉出来形成一张大双人床,箱子就可以放在床底了。镜子的地方是卫生间。有窗帘可以把休息区和生活区隔开。
基督城
卫生间过去的上方是电视,电视背后是微波炉。下来是插座,电冰箱。左手边的是厨房区域,有灶台,水池,顶上还有换气扇!冰箱过去是双人座椅,再往前就是驾驶室,驾驶室顶上就是另一张双人床,有窗帘,也有床头灯。
基督城
餐具配备得很齐全,大小盘子,咖啡杯,饮料杯,刀叉勺都是4套。
基督城
储物柜也足够多,完全不用担心东西太多放不下。厨房区域不够放了,车尾大床上方还有一圈柜子。水池有两个出水口,一个是生活用水,一个应该是饮用水。不过根据这车的年限,我还嫌他的过滤器不干净呢。我们都是自己烧开水喝。
基督城
卫生间很小,但够用。马桶,淋浴,盥洗槽,还有毛巾架。
基督城
灶台旁边的一排黑色按钮是各种灯的开关,地板上有块方形的板子可以打开,放的是气罐。
基督城
基督城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先介绍到这里,想起什么后面再说,这车日后出镜率很高的!
工作妹妹很认真的带着我们检查车的各种状况,外观有没有损坏,还剩多少油,里程数多少,一一做好记录。我们没有买额外的一桶油,所以还车时需要把油补到领车时的量,气随便用,还车时不用补满。我们找妹子多讨了两床毯子外加一个烧水壶。本来说第二床毯子是要收费的,但前台一直没准备好收据,收据弄好了,新的年检卡又没拿过来,几番折腾让我们苦等了1个多小时,妹子也就没好意思收我们钱。
在交代了一些车速不能超过90公里时速、灶台和热水器的使用等注意事项后,我们开车上路了!第一站:超市!目的:填满冰箱!
我们来到事先定位好的路线上的Pak N Save。Pak N Save和New World是两家大型的连锁超市。我们一路都在这两家补货。
基督城
风景在路上
正式启程已是中午时分,开始各种下雨,但是依然无法影响我们激动的心情,坐在车上各种拍,由于还在适应,结果各种废。
后视镜、车沿、雨刮器等各种乱入,相机没端平各种斜,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一次开大车,又是左边驾驶,我们保守估计头两天只能开60~70,上路了才发现,新西兰路况真的很好,车少且大家都很守规矩,所以基本上我们都是比着90在开,而这种道路的限速是100!
路上停下来小憩,舒展腿脚,风景别致,那一簇一簇的亮绿色亮黄色很是洗眼睛。
本来计划走所谓的景观之路72号公路,由于早上提车耽搁不少时间,又碰上下雨,于是我们选择了距离最短的1号公路前。小憩后继续上路,已经走出雨区,看得到一丝蓝天,看来蒂卡普湖是个好天气!
绵羊国怎能少了路边到处都是的绵羊呢。
太阳也出来了,整车人一下就振奋了!
蒂卡普湖(Lake Tekapo)之好牧羊人教堂(Church of Good Shepherd)
蒂卡普湖,号称是南岛最美的湖泊,湖水来自冰川融水,透着一股静幽幽的蓝色。四周环绕的是南阿尔卑斯山,常年积雪。蒂卡普湖区域是全球第一个星空自然保护区,这里可以完美的欣赏漫天繁星、银河以及只有南半球才看得见的南十字星,边上的约翰山上建有天文台,因而也开发出了独特的天文旅游业。
到蒂卡普湖,我们直杀往湖边的好牧羊人教堂。
从现在的角度和光线看,湖水没有想象中的蓝,天边的厚厚的云层挡住了四周的山。我们已经觉得很美,所以网上那些美得令人发指的照片都是PS的吗?
牧羊人怎么能少了牧羊犬呢?
据说盛夏时,蒂卡普湖畔开满鲁冰花,十分壮观,如今已入秋,残留(迟到)的几株形单影只。
赶到营地停好车,天色暗下来。入夜后,天上云层见厚,欣赏银河的行程只得往后面压一压了。
备注:
1. 机场附近的酒店一般都提供免费接送机服务(自然也就包括接送至租车行),只是需要注意是不是24小时的。
2. 烧水壶可以找租车行要,毯子也可以加。
3. 燃气还车时不用补满,不够了可以在大一点的加油站加气。
4. 新西兰路况不错,大家也都很守规矩,出城市后开到80-90完全没问题。
5. 超市的收银条要留着,说不定有美孚(Mobil)加油的优惠码,每升可以省4-10纽分,聊胜于无。New World和Pak N Save的都有。
第四天:蒂卡普湖 -- 库克村
沿8号公路,途径普卡基湖(Lake Pukaki),转80号公路沿湖北上,直到路的尽头,约120公里。
关键词:蒂卡普湖(Lake Tekapo),约翰山(Mount John),普卡基湖(Lake Pukaki),胡克步道(Hook Valley)。
从卫星图上看,普卡基湖那加了牛奶般的蓝也是令人醉了。
营地(Lake Tekapo Holiday Park)
这么美的朝霞,我TM居然睡过去了!
清晨的营地,当然只有清静两个字。营地就在湖边上,风景位置绝佳。
趁人少来参观下营地的公共厨房。
新西兰人的生活要不要太惬意了!
老外们大都是拖家带口的,各位妈妈们加油噢,你们也可以的,带着奶娃出游!
我们又去好牧羊人教堂瞅了一眼,还是没感受到那令人窒息的美。旅游也是件靠天气吃饭的事儿啊!
约翰山(Mount John)
约翰山就在蒂卡普湖边上,上山的公路只写了几点关门(夏季下午6点,冬季下午5点)。来到山顶,视野极其开阔,天边的云还是很厚,看不见山。
山顶的咖啡屋游人如织,好不热闹,有不少星空摄影作品出售,相当的美轮美奂。
狭长的蒂卡普湖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远远看去,蒂卡普小镇确实规模很小,湖边的教堂不仔细看更是发现不了。
下山路景致不错,下山后更是一马平川。
有没有点后会无期,平凡之路的感觉?
普卡基湖(Lake Pukaki)
普卡基湖也是狭长的一溜,湖水来自胡克冰川和塔斯曼冰川融水。普卡基湖是我们到新西兰后第一次被震撼到,蓝得不像话!这么看应该是倒映的天空蓝。
路过普卡基湖的出水口,没有蓝天的倒映,湖水(河水)呈现出本来的颜色。
继续顺着路往前走,突然一抹牛奶蓝映入眼帘,这不就是卫星地图上看到的颜色吗!
蓝天,白云,蓝湖,白车。
我们就这样一路开,一路停,一路拍不停。不同的角度,不同光线,湖水又呈现出不一样的色泽。
湖边岸上的景色也不容错过。
胡克步道(Hook Valley)
开过普卡基湖的尽头,就进入了一个山谷,库克村就在这个山谷里。
冰川出现!虽然主峰依旧隐藏在云雾里。
要是能有几束阳光穿透下来,那画面该多美好。
公路的尽头就是DoC的白马山营地(White Horse Hill Camping Ground)。只有基本设施,唯一的房子是厨房和厕所,灶台和燃气都得自己准备,也是我们这一路唯一停留的没电的营地。
营地很大,随便找个位置停好车,主动把营地费装入塑料袋后投入桶内。第二天早上还真有工作人员来挨个询问是否缴费了。但也只是询问,并没有仔细核查。
白马山营地附近有不少徒步道,胡克步道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条,应该也是难度最低的。绕过厨房不远处就是胡克步道的起点,到终点湖(Terminal Lake)约1个半小时脚程。
我们随便解决了午饭(煮泡面),就上路了。云雾很重,随时有可能下起雨来,根本就看不见山。
路过一座纪念碑,没上去细看。背后山上的冰川尾清晰可见。
胡克步道还以其路上的三个索桥而闻名。走10来分钟,就是一个冰川堰塞湖,边上就是第一个索桥。由于冰川压迫造成山石滑坡落入湖中,导致湖水浑浊。往下经过山谷漫长的流淌,泥石沉淀,最后冰川水干干净净的流入普卡基湖。
再往前20来分钟,是第二个索桥。
四周其实都是终年积雪的山,形成大大小小许许多多冰川。已经到了随便望一眼都有的程度。
越往里走,越感觉风景靠近川西的高原景色,要是个晴天,周围雪山围绕,不摆了。但是人家海拔低呀,主峰才3700+米,川西高原平地就3000+奔4000去了,旅游开发的便利性差太多。
从终点湖流下来的冰川水,看上去就一股清爽劲儿。
最后一个索桥,终点湖就在不远处了。
终点湖到了,不得不说大失所望。湖水还是因为四周的沙石滑落而混浊不清。湖边上遍是冰川砾。
湖的那一头直接连着被沙石覆盖住的冰川。
这里的冰川砾大多都很脏,偶尔能看到一两块十分干净,相当醒目洗眼。
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我们也不再久做停留,打道回府。
备注:
1. 营地也有类似酒店的最迟退房时间,不知道执行尺度有没有酒店那么严格。
2. 约翰山就在蒂卡普湖边上,上山的公路夏季下午6点关闭,冬季下午5点。早上什么时候开没标注。
3. 库克村往里只有白马山这一个营地。库克村有住宿。
第五天:库克村 -- 格伦马克农场
从库克村出来,沿普卡基湖(Lake Pukaki)一路往南上8号公路,在奥玛拉玛(Omarama)后沿东南上83号公路,过库劳(Kurow)后约10公里拐入加德路(Gards Road),路的尽头就是农场(Glenmac)。行程约160公里。
关键词:三文鱼(High Country Salmon),农场(Glenmac)
风景在路上
早上起来,雾更浓厚,看来我们跟库克山无缘相见了。
不久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我们也不再多做停留,上路赶往农场。从普卡基湖边上开过,仿佛加入了牛奶的湖水蓝得真漂亮。
特维泽尔(Twizel)是一个清静的小镇,只是下雨大大的影响了我们拍照的积极性。
雨停了,我们赶紧找个地方下车透气,歇脚。拐进一条不知名的岔路里,周围是私人农场。
羊群蠢萌蠢萌的,抬头看看人,又继续自顾自的吃草。
遇见了一对来自惠灵顿的老夫妇,专门来南岛骑车,过个周末就回北岛。闲聊几句,说起我们当初在南岛北岛之间取舍的纠结,老人家说我们做了最正确的决定,南岛比北岛漂亮太多(much nicer)!
今天的行程从山区到河谷,沿途大大小小许多湖,湖与湖之间由河流或是人工渠串起来,沿地势又梯级分布各种型号水坝。4月份的南岛已进入秋天的中段,不少树叶都黄了。
奔莫湖(Lake Benmore)水坝,也是这路上看见的最大的一个。
水还是那么的蓝,真是干净的不像话。
水电站说明图,原来这是整个新西兰第二大水电站。
从大坝下来,河边秋景可谓一绝。
要是天气能再给力点,就完美了。
第二个水坝和之后的S形河道。
第三个水坝之后,没多远就是库劳了。
路上看见农民骑着摩托车赶牛。
偶遇黑面羊,蹄子也是黑的(亦或是脏的?)。
三文鱼(High Country Salmon)
出特维泽尔没多远,过了一座桥路边就是著名的三文鱼养殖场,你很难忽视他。
冰川水养出来的三文鱼,看上去十分肥美。
店里有鱼食,欢迎随便取用喂鱼,鱼也会很配合得跃起抢食。
这家养殖场已经发展成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游人络绎不绝,而且还特意用中文标明“没有厕所”。
种类不少,有新鲜的,有烟熏的,价格没去仔细研究,反正是必吃,那怕只是尝个新鲜。
店里还出售芥末和酱油,不少人直接现买现吃。我们买了半只打包。
出来看见仨老爷车,老人家们自己开车来吃,兴致也是蛮高的
农场(Glenmac Farm)
过了库劳,又开始下雨。从Gards Road拐进去,走上去农场的小路。
路的尽头就是今天的宿营地。雨越下越大,我们也没机会把农场好好逛一逛。
晚餐当然要吃三文鱼咯。
农场有两个可给房车供电的插座,还有几间客房。也可以在主人家吃饭,需要额外给一定费用。我们去的这天就有两个外面来的老太也住在农场。一般来讲在主人家吃住是比较普遍的选择,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农场体验,只是我们太屌丝了,既没住人家的客房,也没吃人家的晚餐。还借人家的厨房和淋浴。
备注:
1. 农场一定要提前预定:http://www.farmstaynewzealand.co.nz/
2. 严格来算,这块三文鱼和人民币200块,不算便宜?但胜在新鲜呐。
第六天:格伦马克农场 -- 达尼丁
农场出发,回到83号公路,汇入1号公路,途径摩拉基大圆石(Moeraki Boulders)最后到达尼丁(Dunedin),全程170公里。
关键词:农场(Glenmac)、蓝鳕鱼(Blue Cod Fish)、大圆石(Moeraki Boulders)、达尼丁(Dunedin)
农场(Glenmac Farm)
早上起来,天晴了!农场在阳光下显得清静美丽而又生机盎然。
所有的牛羊都是放养状态,老板说他们从来不管它们的。蹦床和秋千都直接放在养羊的草坪上。
你打望动物,动物也会打望你。
胆儿大的,还会走过来亲密接触。
狗是没有放养的,全都拴起来了,当然猪也是圈养的。
雨后的清新的空气,恰到好处的阳光,那一抹荧光绿甚是抓人眼球!
风景在路上
路边的无人小铺,摆卖新鲜的农家产品,鸡蛋、水果、植物、羊毛等。正宗土鸡蛋6个只要2纽哟!
汽车的声音会吸引正在吃草牛儿们抬起头来张望。
于是就会有牛群排队目送你离开的景象。
重新回到大路上,天气好了,又可以放开手拍照了。
光与影交错投射在公路上,很有画面感。
路过一个土著的遗迹,主要是简略的壁画。
蓝鳕鱼(Blue Cod Fish)
出了奥马鲁(Oamaru),应该是在一个叫赫伯特(Herbert)的小镇路边上,有一家卖炸鱼和薯条的,不知道他们从哪儿查来的攻略,说这有全新西兰最好吃的炸蓝鳕鱼。
蓝鳕鱼就长这个样子,真是取了个美丽的名字。
哒哒,英国国菜——炸鱼配薯条!这薯条比麦当劳肯德基好吃太多。
蓝鳕鱼真真是相当令人惊艳,强烈推荐!
配上国内带去的花椒辣椒面,不摆了~~~
大圆石(Moeraki Boulder)
摩拉基大圆石在汉普登(Hampden)和摩拉基小镇(Moeraki)中间,还没到摩拉基小镇,看着标识和路牌,不会错过的。
终于来到海边了,海浪很大,石头也很大!
关于石头的成因,有图解说明,大致意思就是在海底经过几百万年的沉淀挤压形成,随着陆地隆起,经过风吹雨刷,大石头暴露出来,最后滑落到海边。
有图有依据,这块就是滚下来的时候裂掉了。
海边的土墙里岩石排列的纹路和大圆石内部的构造十分相似。
几块破石头两眼就看完了,重点在游人们与石头的各种逗逼互动,比如下面这两位。
入乡随俗,身体力行,是真石头,很沉。
顺着步行道来到纪念品店,屋顶全做成了仿圆石结构,买了两个冰箱贴,闪人。
达尼丁(Dunedin)
离开大圆石,下一站就是达尼丁了,新西兰第四大城市,南岛最大的港口。
开到达尼丁,首先拐去载入吉尼斯纪录的世界上倾斜度最大的路——鲍德温街(Baldwin Street),最陡的路段倾斜度达到20°。
好像不是很直观,这个角度如何?
逗逼青年再次出现。
路边是民居,不时有车上下。
当然不乏纯粹前来挑战的。我们的大房车是没法开上来的。
鲍德温街是条死胡同,上去了得原路返回。
下来的时候路遇猫咪一只,果断调戏之。
从鲍德温街出来,继续往市中心走。果然是南岛第二大城市,街上相当热闹,车水马龙。
找到新世界,买好东西停好车。出去小逛一圈。达尼丁的这家吉百利貌似挺出名的,每天还有好几个时段开放参观(收费)。吉百利不是英国货嘛,为什么新西兰的这家会出名?
达尼丁的大教堂是值得参观(免费)的地方之一。
其实欧洲归来后,其它地方的教堂已经不入审美的法眼了。教堂内还有诗歌朗诵的排练。
达尼丁的火车站是必须去的地方,非常的复古文艺。
达尼丁是新西兰客座火车能到的最南端的车站,现在主要是停靠观光列车。
车站有两层,因为色调和灯光的关系显得金碧辉煌。观光列车还有专门的中文广告。
备注:
1. 蓝鳕鱼那家店虽然就在路边,还是要留点心,我们就开过了,小绕一圈转回来才找到。
2. 时间充裕,可以考虑坐观光列车,当天往返,反正图片是看得我挺心动的。
第七天:达尼丁 -- 纳吉特角 -- 库里欧湾
先去达尼丁右边的奥塔哥半岛(Otago Peninsula)转了个小圈,回到达尼丁,沿1号公路正式踏上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根据路标依次驶入卡卡角(Kaka Point)路和纳吉特路到纳吉特灯塔(Nugget Point),后返回92号公路开到库里欧湾(Curio Bay),全程240公里。
关键词:奥塔哥半岛(Otago Peninsula)、白蛉湾(Sandfly Bay)、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卡特林斯地区(The Catlins)卡卡角(Kaka Point)、纳吉特角(Nugget Point)、库里欧湾(Curio Bay)、海豚湾(Porpoise Bay)
达尼丁营地(Dunedin Holiday Park)
我发现清晨的营地格外漂亮,还是说因为清晨本身比较美?
营地房子的外墙上各种漫画,生动诙谐。
可怜的小狗,主人还没起床,只能悻悻的呆在副驾位置上。
这天早上,营地格外热闹,应该是学校什么的组织出来的
营地有野鸭子,还特地标示出了鸭子常走的线路。
之前看过了营地的厨房,这次给大家看看营地的洗衣房。
奥塔哥半岛(Otago Peninsula)/ 白蛉湾(Sandfly Bay)
奥塔哥半岛感觉就是达尼丁的后花园,丘陵起伏,田园交错。
由于半岛的存在,使得奥塔哥海湾的水面出奇的平静。
在新西兰随时都能看到骑行客,新西兰人非常热衷于骑自行车,划皮划艇。
把视线投向半岛靠太平洋的一面,景色立马不一样。大海所带来的辽阔与浩淼是撼人心肺的。
奥塔哥半岛有很多野生动物观测点,因而也发展出了相当成熟的野生动物观光旅游,比如海豹,海狮,企鹅。半岛的尽头还有一个皇家信天翁的保护基地。皇家信天翁是世界上翼展最大的鸟,最大可达3.7米,平均也有3米左右。只可惜我们这次没有计划参加野生动物之旅,也就无缘见到这种巨型鸟。由于时间关系,奥塔哥半岛我们只规划了白蛉湾一个景点。
白蛉湾其实得名于沙蝇(Sandfly),至于中文为啥翻成白蛉,不得其解。
密密麻麻的羊群换上大海做背景,又是另一番风味。
穿过草场,一睹真容,海浪层层翻涌出白色的浪花,十分壮丽。从山坡可以下到海滩上,到海湾另一头的观景点约1个小时脚程,运气好可以遇见海狮还有企鹅。
再望回半岛这边,奥塔哥海湾平静如镜,依山傍水的达尼丁果然深得上天垂怜。
总的来说,作为南部景观大道的起点,达尼丁是个非常有风情的城市,号称“苏格兰以外最像苏格兰”的地方,加上奥塔哥半岛/海湾的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真是值得多玩几天。
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一)
南部景观大道是指从达尼丁开始沿着海边一直到皇后镇这一段总长约610公里的路,路上自然与人文景观交错密布,加上三条著名的支线(达尼丁-奥塔哥海湾沿线,蒂阿瑙至米尔福德峡湾,皇后镇至格莱诺基),非常适合有时间的人边走边玩,逐步发掘南新西兰的美。这个概念最初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新西兰南岛南部的几个省联合提出的,如今已经成了全世界游客来新西兰自驾的必走之路。
完全不用担心会错过,因为每个路口都有非常明显的标识,跟着走就不会错啦。
今天我们走的是从达尼丁到库里欧湾这一段。
这种单车道的路限速80,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
超大号卡车前面还会有个引导车,我觉得更像是警告提醒的作用。
新西兰总共不到500万人口,绵羊有4000多万只。
巴尔克卢萨(Balclutha)的铁桥。过铁桥不久就要驶离1号公路了。
在巴尔克卢萨往南走后,不久就正式踏入南部的卡特林斯(The Catlins)地区。卡特林斯地区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有森林,有乡村,有海岸,有瀑布,有洞穴,有化石,有动物,进入卡特林斯地区的第一站就是卡卡角和纳吉特灯塔。
卡卡角(Kaka Point)-- 纳吉特角(Nugget Point)
鲍鱼壳(Paua Shell)也是新西兰的特产工艺品之一,我后来才知道原来这种泛绿泛滥的光泽是刮掉外面的沙石后,壳本来的色彩。这么大的壳,得多大只鲍鱼啊!
远处那个白点就是著名的纳吉特灯塔。
纳吉特灯塔果然漂亮,瞬间有种天涯海角的感觉。
灯塔不对外开放,只是在外围搭建了观景平台。这里的风浪和潮汐都特别大。
站在观景平台往右手边望去,会发现卡斯特林地区的海岸线非常有特点,陆地大多从海里笔直升起,形成了不少峭壁和礁石,因而这段海岸对于航海者一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灯塔就建在峭壁上,下方的岩石上惊见海豹若干,正在慵懒的晒太阳。
最激动的当属从灯塔下来的时候遇见了在新西兰特有的黄眼企鹅!好运气!
黄眼企鹅也是世界上最珍稀的一种企鹅,纳吉特角附近约有20对具繁殖能力的。一般能观察到企鹅的地方,新西兰旅游局都会贴出告示建议间隔10米以上观看,且保持安静,因为黄眼企鹅十分胆小,很容易受到惊吓,一受到惊吓它们就习惯往海里跳,4月份的企鹅刚哺育完幼崽,又处在蜕毛期,体脂含量极低,此时在海里待太久容易被冻死。
黄眼企鹅一般在海岸边的矮树丛里筑巢,不知道这只怎么跑到马路上来了。形单影只的,感觉好可怜,憨态可掬的,又感觉特别萌。我们慢慢的靠近,不看出太大声,生怕惊吓着它。
哪想后面车上的,看见企鹅了就在那儿惊叫唤,立马跳下车围堵上去,小家伙吓得不行,又跑不起来,只好加快频率的一步一步往前赶,还跌倒了好几次。最后躲进路边的草丛里。小家伙蜷起脖子,惊慌的四处张望,估计巢就在这附近。
杵这么近,估计不到2米。后面还不断有车出来,小家伙肯定会被蜂拥围观,只希望不要被吓死了。
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二)
从纳吉特角出来,已经下午4点过,南部景观大道果然不是吹的,配上蓝天白云和太阳,一路都是风景大片,随便停下来拍一张都是Windows桌面。
来到一个叫佛罗伦斯山丘的观景点(Florence Hill Lookout),又是一个风光无敌的海湾。
太阳已经开始西下,我们不再多做停留,赶往大教堂洞穴(Cathedral Cave)
大教堂洞穴只有在退潮的时候才能前往参观,需要穿过一个私人农场,我们赶到的时候接近6点,已经太晚,工作人员告知今天不能前往了。再加上因为赶路而放弃掉的卡特林斯一路上大大小小的瀑布,不得不说是此行的一个小遗憾。
原路返回,我们伴着夕阳,赶往库里欧湾。
库里欧湾(Curio Bay)
到达库里欧湾时太阳已经完全掉下去了,剩一点晚霞尾巴。库里欧湾和海豚湾(Porpoise Bay)是紧挨着。下面两张图片其实都是海豚湾。
我们的营地就在两个海湾的的夹角上,位置绝佳。
营地的工作人员已经下班,贴了张告示叫我们把费用投入旁边的盒子里。我们当然很自觉的缴了费。
备注:
1. 南部景观大道详情可询(有详细地图和景点介绍下载):http://southernscenicroute.co.nz/
2. 奥塔哥半岛的野生动物观光之旅可以在网上提前预定,个人觉得到当地后找酒店/营地前台帮忙订也来得及。
3. 纳吉特角附近住宿少,营地也少。最近的一个小旅馆距离灯塔15分钟车程以上,而且床位少,早就被抢完了,最近的营地在30分钟车程开外,所以虽然网上有张纳吉特灯塔日出的照片太毒太勾魂,我们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
第八天:库里欧湾 -- 布拉夫 -- 蒂阿瑙
继续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之旅,从库里欧湾(Curio Bay)出发,先到1号公路的终点布拉夫(Bluff),再北上至南岛最大的湖泊——蒂阿瑙湖畔(Lake Te Anau),全程330公里。
关键词:库里欧湾(Curio Bay)、海豚湾(Porpoise Bay)、斜坡角(Slope Point)、怀帕帕角(Waipapa Point)、卡特林斯地区(The Catlins)、布拉夫(Bluff)、斯特林角(Sterling Point)、蒂阿瑙湖(Lake Te Anau)、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
营地(Curio Bay Camping Ground)、库里欧湾(Curio Bay)、海豚湾(Porpoise Bay)赶路的一天,我们早早的5点就起床了,这是我这趟新西兰唯一一次看见星空。虽不到满天繁星,更别说什么银河、南十字星了,但聊胜于无啊!
天稍微亮堂些了,再来好好打望这个营地。每个车位都由植物丛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也正因为这些植物长太高,遮挡了视线,反而成了一个天然迷宫。昨天晚上黑灯瞎火的我们找了好久才摸清营地各个设施的位置。
这里就是生活区,包括浴室和厨房,十分简陋。
办公室,昨天投钱的地方。
库里欧湾有两大镇湾之宝:化石森林和黄眼企鹅。
所以当下到库里欧湾的海边时,脚下踩都是有着几百万年历史的化石哟。
一般来讲木头沉淀久了会变成碳或者石油神马的,但这里的却变成了化石。
库里欧湾也是黄眼企鹅的聚集地之一,就是昨天在纳吉特角看到那种。
岸上这些小树从就是黄眼企鹅筑巢的地方。为了保护企鹅不被过度打扰,还特地在10米开外的地方规划了界线,不建议逾越(没人看守,全靠自觉)。有个外国小哥从6点过就坐在湾里守候了,他说在我们来之前刚好有一只回巢。我们等了约半小时,没见动静。
路边的树很有意思,像是被谁一刀削平了一样。
海豚湾是真有海豚的,夏季是高峰,还需要晴朗的天气。
当地旅游局特别提醒不要主动去靠近海豚,最好是等海豚来接近你,还给出了吸引海豚的建议。
天色那么早,我们也没指望能看到海豚,就随便转了转。
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三)继续踏上南部景观大道,这没了太阳,是不是一下感觉差好多。
嗯,前方看来是个晴天!阳光已经快要穿透云层了。
蓝天已经出现,太阳还会远吗?
斜坡角(Slope Point)-- 怀帕帕角(Waipapa Point)斜坡角是新西兰南岛的地理最南端,需要穿越一个私人农场。每年9月-10月因为放牧,会封闭。
这里就是典型的卡特林斯海岸,没有斜坡,没有沙滩,陆地陡然从海底升起。
斜坡角,对岸是望不到的南极大陆,离赤道5140公里,离南极点4803公里,有种世界尽头的感觉。
斜坡角的风有多大?看看这片小树丛。
这背后居然还有间木屋?!
怀帕帕角出名是由于这里曾发生了新西兰历史上最严重的沉船事故,1881年塔拉鲁瓦号撞在了怀帕帕角的岩壁上沉没,导致130人遇难。于是怀帕帕角灯塔立了起来。
岸边的草丛里惊见海狮!不过,海狮一点都不萌。
卡特林斯地区(The Catlins)从卡卡角(Kaka Point)附近开始到怀帕帕角(Waipapa Point)附近的福特罗斯(Fortrose)结束,这一区域景点繁多,目不暇接,名不虚传,很值得深度游啊。
布拉夫(Bluff)之斯特林角(Sterling Point)布拉夫算是新西兰南岛行政上的最南端,也是南北大通道1号公路的终点。
安静的海港小镇,人口也不多。沿街沿山坡都是海景别墅。
路的尽头就是斯特林角的标志性路牌。
南岛的东南海岸,随处都是这种类似海带一样的东西,腥味很大。
斯特林角也没啥别的可看,半小时绰绰有余。
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四)这款房车太可爱了,还带烟囱,哈哈哈。
云淡风轻的感觉有木有?
看吧,每个路口都有提示南部景观大道,不会走错的。
说新西兰是个大农村,还真是一点也没夸张,城市和农场无缝衔接。
新西兰的路都顺着地势修,所以波澜起伏,倒也是一番风味。
路遇机车党。
在这个海湾,就要北上深入内陆,暂时告别海岸线了。
海湾那边看上去云雾层层,风雨欲来,幸好我们不再往西。
往北自然是延续好天气,好天气就有好心情。
新西兰的警车,没认出是哪款。
中途拐去了一个洞穴,据说能看到萤火虫,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荧光虫(Glow Worms)。结果我们来回几次路过洞口,几次问路,才找到。也只能怪这地方太冷门,入口太隐蔽,小路牌上的名字和大路上看到的也不一样,路牌上是Limestone Caves,大路上是Clifden Caves,实在是误人子弟。
其实这洞相当深,而且是通的,有一上一下两个出入口。里面环境十分自然原始,好些地方只能一个人通过,还需要翻上爬下。由于缺少专业装备,我们小走了一段平路就出来了。
从荧光虫洞出来,太阳已经不那么亮眼,天上的云层也开始慢慢积累起来,看来今晚在蒂阿瑙湖畔看星空的愿望又要落空了。
路过马纳普里(又译:玛纳波里)控制闸(Manapouri Control Structure),太阳已经开始西沉。
仔细看介绍,才发现这里大有文章。首先是梯级水电系统:从蒂阿瑙湖(Lake Te Anau)到马纳普里湖(Lake Manapouri )再到神奇峡湾(Doubtful Sound),其中的西臂水电站是直接修在山里,一条引水渠把水从马纳普里湖引进山里,利用落差发电,再由一条导水渠把水直接导出到神奇峡湾。水电站修进山里,长见识了。据说二滩也是这样的?
再来看马纳普里控制闸,之所以叫控制闸是因为除了发电,它更主要的作用是调节水量,使怀奥河(Waiau River)的流量保持在每秒12-16立方米(给鱼类创造合适的栖息地),以保持生态平衡。
太阳已经挂在天边了,我们只希望能在蒂阿瑙看到日落,一路赶,路过马纳普里湖也没多做停留。
蒂阿瑙湖(Lake Te Anau)
赶到蒂阿瑙湖时,天还没有暗下去。
开到营地停好车,下车一看,其他的暂时管不了了,安心在湖边守晚霞。
烧起来了,烧起来了,真是意外的惊喜。
三个字,美呆了!
备注:
1. 库里欧湾貌似玩的挺多的,还有冲浪课。除了营地,附近也有几个小旅馆。
2. 看企鹅请起早或者等晚,早不晚于7点,晚不早于5点,不同时节有少许出入。
第九天:蒂阿瑙 -- 米尔福德峡湾 -- 蒂阿瑙
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著名支线,蒂阿瑙(Te Anau)往返米尔福德峡湾(Milford Sound),全程240公里(单边120公里)。
关键词: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米尔福德峡湾(Milford Sound)、蒂阿瑙湖(Lake Te Anau)
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五)
头天晚上在营地前台订好了第二天上午10点的船票游米尔福德峡湾,于是我们又起了个大早,天还没亮就出发。今天走的是南部景观大道的著名支线——蒂阿瑙至米尔福德峡湾。这条路主要是在山谷间穿行。清晨的山谷,薄雾如沙,或挂在山腰,或曳在山脚。
甚至散铺在草坪上,犹如一床空调被。
天晴朗起来,米尔福德峡湾兴许是个好天气?
路过一个平如镜的湖泊,忍不住驻留观望。
经过盛夏的烘晒,许多雪山都只剩山巅的一点残雪,但已经足够让我们兴奋,这一路过来还没见着雪呢,终年积雪的库克山也是被厚厚的云雾掩盖着。
一开始我误以为这就是新西兰的国鸟几维鸟(Kiwi),因为它就这么走来走去,也不飞。后来看图才知道这是一种鹦鹉,翅膀展开还挺大的。
高档观景旅游车,座椅成梯次分布。估计是从皇后镇开过来的。
路遇瀑布一个,当然要进去瞧瞧。只可惜是从上往下看,观感立马打三折。
不过步道的景色倒是蛮不错的。
路就修在山脚边上,太阳照进山谷,十分明快。
回程的时候我们去镜湖(Mirror Lake)打望了一番,因为光线的关系,感觉一般般。
米尔福德峡湾(Milford Sound)
米尔福德峡湾位于新西兰南岛的峡湾国家公园内,是大自然创造的又一奇观,已经被收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从蒂阿瑙湖北段到米尔福德峡湾有一条脚程3-4天的徒步道,是新西兰十大徒步道之一。
全年据说一半时间都是阴雨天的米尔福德峡湾,今天放晴,好人品!
走到游客中心,取好票,等候登船,旅游公司还提供中文的景点介绍。
最早毛利人聚集于此是为开采软玉,如今全为旅游业忙活。
峡湾水面出奇的平静,垂直高耸的山崖完整的倒映在水里,衬上蓝天白云,风景秀丽,如诗如画。
峡湾还以瀑布出名,来一组瀑布特写。
雨量充沛时,大大小小的临时瀑布,满山满壁的倾泻而下,又是另一番壮丽景象。
有瀑布有太阳,自然就会有彩虹。
游峡湾有很多公司可选,价格也从60纽到140纽不等,行程都是一样的,从峡湾到出海口附近晃一圈,再返回港口。其中以RealJourney业务做得最大,都是3-4层的大船,价格也最贵。我们选的这家中等偏小,价格80纽,只有两层,第二层是半开放式的,以观光为主。
底层以休息为主,有免费的咖啡和茶饮。
因为冰川的侵蚀碾压,矗立于峡湾的山体被切割出许多的V字形沟壑与断面。
太阳照在山崖上,光影交错,整个画面轻快明朗。
开出峡湾,来到入海口,视野一下开阔。
回头一望,峡湾已藏匿于深山之中而不得见。
峡湾的野生动物主要有海豚、企鹅和海豹。大中午的不是企鹅活动的时间,也过了海豚最活跃的夏季,幸好海豹是常年都有,看了个够。真是天生的萌物!
这到底算是一种什么姿势呢?
船只开过,个别被马达声吸引,抬头观望。
有一只特别兴奋,蹿上蹿下,闹腾个不停,周围的同伴完全没有要理会他的意思。
由于水面平静,峡湾也十分适合划皮艇。
蒂阿瑙(Te Anau)/ 营地(Te Anau Lakeview Kiwi Holiday Park & Motels)回到蒂阿瑙湖畔时,阳光依然在,但云层开始变厚了。
回到营地,先去下掉满载的生活废水。
今天的营地格外清静,没见着几个人影儿。
尤其是厨房,完全没了昨晚的喧闹。
我们也不急着做饭,上街溜达一下。
湖面上已经开始雨雾缭绕,今天这状况,是没晚霞看了。
人们开始登船去湖对面游览萤火虫洞。就是我们在前一天看到的那种萤火蠕虫,可能更壮观。
还可以乘水上飞机游览蒂阿瑙湖。
或者是直升机,这是直升机的停机坪。
湖边的小公园里有个蒂阿瑙湖的缩微模型。
蒂阿瑙小镇十分干净,清静。
Realjourneys公司在蒂阿瑙的办公点,就在湖边上。
备注:
1, 蒂阿瑙到米尔福德峡湾这条路景色优美,景点繁多,值得边走边玩,建议留足三至四小时。
2. 蒂阿瑙和皇后镇都有米尔福德峡湾的大巴一日游团。还可以坐飞机在空中游览米尔福德峡湾。
3. 营地/旅店前台都可以帮忙预定当地的各种旅游活动,不收服务费。
第十天:蒂阿瑙 -- 皇后镇
从蒂阿瑙(Te Anau)出发,继续走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到达其终点皇后镇(Queenstown),全程180公里。
关键词: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皇后镇(Queenstown)、皇后镇山(Queenstown Hill)
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六)这天一路阴天,云层又低又厚,时不时还下雨,大家也意兴阑珊的。完全看不到出太阳的迹象,随着时间推移,气温走低,秋色倒是渐入佳境。
来到瓦卡蒂普湖畔,路开始沿湖变得蜿蜒曲折,别有一番风景。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观景点叫恶魔的阶梯(The Devil's Staircase)
起风了,瓦卡蒂普湖也被吹起阵阵涟漪。
皇后镇(Queenstown)/ 皇后镇山(Queenstown Hill)开到皇后镇,又采购了满满一车的食物。
一直以来皇后镇都是一个度假胜地,如今更是凭借卓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汇集了许多热爱极限运动的年轻人,显得朝气而有活力。喷射船、跳伞、蹦极、滑雪、山地自行车等等不胜枚举,皇后镇附近的卡瓦劳(Kawarau)大桥更是商业蹦极的发源地,第一家蹦极中心于1988年创建,从此这项运动风靡全球。我这么胆儿小的,肯定是不会去蹦极的。
皇后镇位于瓦卡蒂普湖的一个拐角上,被南阿尔卑斯山环绕着。依山傍水的皇后镇四季景色分明,据说全镇各处都是完美的观景点。在营地停好车后,我们出来往山上走。
依山而建的别墅,每栋都拥有无敌的湖景。
更不用说那些建在湖心半岛上的房屋了。
远处湖面上的是皇后镇著名的蒸汽船,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也是皇后镇的一个著名旅游项目。
来到一处开阔地,根据体力我们分道了,两个人继续往上登皇后镇山(Queenstown Hill),两个人折返往下,去镇上转转,约好晚上一起去吃大汉堡(Ferg Burger)。
我和程总往山上进发,我实在无法拒绝登顶看瓦卡蒂普湖全景的机会。这也是营地老板鼎力推荐的。
一开始植被还郁郁葱葱,还能见着花。
爬了差不多一半,就已经全是针叶林了。
一处空地还能打望到皇后镇机场。
到山顶,豁然开朗,瓦卡蒂普湖这个大拐尽收眼底。
近些年好像很流行搭这种石堆?
就是天气不给力,不然真是绝赞,请自行脑补蓝天、白云、太阳、白雪皑皑的山巅以及深蓝的湖水。
下山路上,天已经黑下来,却也是个照夜景的好地方。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边皇后镇的街景。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皇后镇自然不缺满街的商店兜售种类繁多的纪念品和特产。
也不缺各式的饭店满足全球饕客的胃。
大部分纪念品店都有这样的中文告示。
来到湖边,码头和公园。
还有年轻人/街头艺术家,秀艺赚旅费/生活费。
不到6点,大汉堡已经门庭若市,熙熙攘攘,不少慕名前来的游人。
华灯初上,我们也从上山下来了。
大汉堡店里依旧人头攒动,店员们训练有素,分工明确,效率奇高。
店里实在没位置,四个人买了两个打包,果真名不虚传,好吃量又足。
备注:
1. 登皇后镇山,单程1-1.5小时,请根据时间和体力自行安排。
2. 大汉堡确实很大,一个至少抵2-3个巨无霸,大家请量力而为。
第十一天:皇后镇 -- 格莱诺基 -- 箭镇
南部景观大道又一著名支线:皇后镇(Queenstown)-- 格莱诺基(Glenorchy)-- 阿斯派林山国家公园(Mount Aspiring National Park),后原路返回经皇后镇至箭镇(Arrowtown),全程170公里。
关键词: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格莱诺基(Glenorchy)、天堂小镇(Paradise)、阿斯派林山国家公园(Mount Aspiring National Park)、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箭镇(Arrowtown)。
营地(Q Box Queenstown Holiday Park)早上起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气好到爆!
这个营地所有的设施都成集装箱样,虽然略显简陋,离市区稍微远一小点(绝对在步行范围),但胜在便宜,含免费洗澡才15纽每人,故而聚集了大批年轻人,市区内随便一家都是每人20纽往上。
昨晚还开篝火晚会来着,吉他聊天有说有笑,一堆空酒瓶还堆在那儿呢。
偷窥下隔壁的小房车,非常迷你紧凑。
南部景观大道(Southern Scenic Route)(七)
今天将是我们在南部景观大道上逗留的最后一天,走皇后镇--格莱诺基--阿斯派林山国家公园这条支线。趁着云淡风轻天气好,赶紧出发。
这条路顺着瓦卡蒂普湖湖边,一路欣赏无敌的湖景。没有了云层的遮挡,周围的山巅都曝露出来,经过一个盛夏的酷晒,果然已经没积雪了。
下到湖边,湖水清澈透明,又泛着天空蓝。水暖水冷都是鸭先知。
位于湖边的免费营地,与大自然完美融合。
公路沿湖边依山坡而建,弯来扭曲的。
一路上都是瓦卡蒂普湖的观景点,百看不厌。
喔,远处那是雪山!
来对比着认识一下瓦卡蒂普湖湖四周的山吧。
格莱诺基(Glenorchy)/ 天堂小镇(Paradise)/ 阿斯派林山国家公园(Mount Aspiring National Park)
瓦卡蒂普湖的尽头就是格莱诺基,继续往前走是天堂小镇,终点是阿斯派林山国家公园。由于指环王电影曾在附近取景拍摄,这里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不少粉丝前来采风朝圣。这个片区贡献了电影中的迷雾山(Misty Mountains)和罗斯洛里安(Lothlórien)(就是精灵女王住的那片林子)。
指环王系列整个儿就是新西兰旅游的宣传片,多少人被迷得神魂颠倒,北岛的外景地特点鲜明,一眼就能认出,南岛的更为隐秘,完美的融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即使是死忠粉也得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辨识出哪里是电影中的哪里。指环王外景地整理戳这里,霍比特人所有外景地整理戳这里。嗯,下次来就从北往南挨个到每个外景地朝圣!
告别瓦卡蒂普湖的蓝,迎来格莱诺基的绿。
网上不少帖子说格莱诺基往前,会有沙石路,会涉水,大房车不一定能过去。我们抱着能走多远算多远的心态,一路边走边看。
来到钻石湖(Diamond Lake),静谧的湖面天然成镜。
这里聚集了不少黑天鹅,可惜离得太远,没法亵玩。
我们开始感受到沙蝇的威力。幸好是秋天,长袖长裤包裹严实,但脸和手还露在外面,不时听到沙蝇飞舞的声音。不敢做太久停留。继续往前,不远就是天堂小镇了。
接下来的景色亮瞎了我们的眼睛,阳光太好草太绿,随便拍,怎么拍怎么好看。
马匹自在的散落在大草坪上,悠闲的吃草。
黑的,棕的,还有匹白的。
白马如此大腹便便,是有孕在身吗?
遇见第一个水洼,下车仔细观察,能够趟过去。
进入树林,有罗斯洛立安的感觉吗?
树林这头又是另一番景象了,草丛里的树长得手舞足蹈的。
再过两个水洼,再穿一片树林,就到了公路的尽头——阿斯派林山国家公园。这是我们计划外的。
再往前就只有徒步道了。仔细研究了下信息栏,这是条可以走上4-5天的环线。
这只能算作溪流吧,地图上已经看不出它的名字了。
这种溪流反而要特别小心,水位变化极大,碰上大雨就成山洪了。
有水的地方,沙蝇也特别多,我们速速往回。顺着步道小走了两步。路标上的那种小屋(Hut)是专供徒步者使用的,需要提前在DoC网站上购买居住许可。
步道拐进树林,然后沿着溪流往山里延伸。一路上都有警告千万别在下雨时跨越溪流。
时候也不早了,还是往回吧。
皇后镇(Queenstown)
我们在皇后镇还有一个项目,就是坐缆车上山鸟瞰瓦卡蒂普湖。这是在昨天登顶皇后镇山后决定的,今天天气这么好,可不能错过了。
从阿斯派林山国家公园回到皇后镇已是下午4点半。我们直奔缆车站(Skyline)。
上来的决定是做对了的,只是感觉略不如皇后镇山山顶。
湖心半岛的顶端作为公园被保护起来。
缆车这边的山上,还开发有旱地雪橇、山地自行车和蹦极。
我们突然发现湖边有人在玩喷水飞行背包!皇后镇果然处处充满惊喜!
纪念品商店里可爱的毛线小绵羊,虽然是中国造,还是有些遗憾没带只回来。
箭镇(Arrowtown)/ 营地(Arrowtown Holiday Park)从缆车下来,往下一站箭镇进发!月亮都出来了。
箭镇的秋季大赏是4月24日到5月4日,哎呀,来早了点。
到时候那满山坡的红叶秋黄,肯定是绝赞。
在营地安顿好,天已经暗了下去。来见识下高档房车,这种至少得是两室一厅吧。
今天带大家参观下营地的卫生间。那个铁盒就是淋浴间的投币箱。
我们决定不做饭了,外出觅食!
橱窗里展示的玉器,看上去挺有卖相的。
箭镇很小,两三条街,人也少。我们最后找了家披萨店。
月亮亮的让人无法直视,星空又没戏了。
备注:
1. 因为天气太好,皇后镇--格莱诺基--阿斯派林山国家公园这条线单边不过80公里,去程我们花了4个小时在路上边走边玩。
2. 缆车有多种套票可选择:缆车、缆车+旱地雪橇、缆车+自助餐,详情点击这里。
3. 鸟瞰瓦卡蒂普湖,时间紧张就坐缆车,时间充裕还是登皇后镇山吧。
4. 格莱诺基往天堂小镇以及再往前多为沙石路,雨水过后还需要涉水,请量力而行。
第十二天:箭镇 -- 瓦纳卡
今天的路程很短,从箭镇(Arrowtown)到瓦纳卡(Wanaka),选择了较近的翻山的景观之路——克伦伦奇路(Crown Range Road),全程60公里。因而错过了商业蹦极的发源地卡瓦劳(Kawarau)大桥以及水果小镇克伦威尔(Cromwell)。
关键词:箭镇(Arrowtown)、瓦纳卡(Wanaka)、迷宫世界(Puzzle World)
营地(Arrowtown Holiday Park)/ 箭镇(Arrowtown)
清早起床,惊见彩虹一弯。
天上的云层见厚,已没了昨日的好天气。
这估计是用大卡车改装的,看上去就十分结实。
所有的生活废水都只能倒入规定的下水池,不能随便排放。
忽然发现,营地附近景色迷人。若是深秋,那也是醉了。
开出营地,虽还未到最佳,但沿路已有秋意。来到河边,树林正好在由绿变黄的过程中。
箭镇最早因为金矿闻名,各路淘金客蜂拥而至,不乏早期移民过来的华人矿工。他们当年在河边的居住地保留了下来,开放参观。
整个居住地沿河边一字排开,一路都配有详尽的图文说明。
回过头看,隔壁是是一个关于淘金的展示。
这是一间小杂货铺,可以算是当时最热闹最大的屋子了。
其它房子就明显简陋得多。左边那个看上去应该是厕所,嗯,没门的。
越往里边,景色越浓,真的该晚点来啊!当初规划行程我以为箭镇比较鸡肋,几乎要把它忽略了,多亏其他人的坚持,不然就错过这么棒的秋景了!
来到镇中心,主干道白金汉街(Buckingham Street)还保有当年的风情,当然两旁的建筑都已翻新。
风景在路上
从箭镇到瓦纳卡,有两条路,一条翻山,一条要绕一些,沿河和湖走。两条路正好围成一个长方形。箭镇和瓦纳卡是同一条边上的两个顶点。我们担心大房车爬坡能力有限,一开始计划的是走较远的路,结果在翻山路的路牌上看到了景观之路的标识,立刻决定拐上山。
上到一定高度,当箭镇所在的山谷平原已躲在身后看不见时,能看到一丝蓝天了。
继续往上,实在佩服这些用生命在骑车的人。
在最高点处,不仅有观景台,还立有石碑一个,这可是全新西兰海拔最高的柏油公路,海拔1076米。
山上的景色到底跟山谷大不一样。
路过一处叫卡德罗纳(Cardrona)的地方,我们被路边的秋色吸引住,不得不停下了脚步。
最猎奇的莫过于这路边栅栏上挂着的一个个胸罩,太匪夷所思了。
食腐的飞禽啄食地上的动物尸体,也被我们看见了。
难怪新西兰被称为最适合自驾的国度,不管开到哪儿,每一路都是风景。
瓦纳卡(Wanaka)/ 迷宫世界(Puzzle World)/ 瓦纳卡湖(Lake Wanaka)
到瓦纳卡了,天上云层见厚,有不详的要变天的预感。
找到营地停好车,来到湖边觅食,吃蓝鳕鱼。
这家就比较简单粗暴,直接裹在一堆。
瓦纳卡得名于边上的瓦纳卡湖(Lake Wanaka),本来安排在这里参加当天的最后一轮跳伞(下午两点),无奈天气不理想,云层太厚,被取消了。于是我们拐去迷宫世界。
四周还有些小景色,还不错。
迷宫世界有两个游览项目:迷宫和奇幻世界。由于不跳伞,时间充裕,我们两个都参加了。
迷宫走出来,有个罗马厕所,如此逼真当然要入境一下了。
奇幻世界最有趣的就是这间艾姆斯室(Ames Room),因为对远近尺度的错误判断而使站在房间两个角上的人看上去差异巨大。电影指环王就大量运用了这个原理。
不是很直观?来看个视频吧~
瓦纳卡的秋景也很漂亮啊,回到湖边天居然放晴了。
今天带大家参观下超市好了。折算成人民币蔬菜也不算太贵。
我们一路上吃了不少Whittaker's的巧克力,还带了不少回来散发。
鲜牛奶,便宜的折合人民币1升才10块多一点。
肉类论块卖,但看上去很大一块,所以单价应该也不贵。
当然不能少了Tip Top冰淇淋,2升装不到5纽,便宜好吃量又足!
备注:
1.箭镇附近的秋景是一绝,绝不鸡肋!
2.Crown Range Road虽然是翻山路,但景色一级棒,绝对推荐。
3.跳伞这项活动,太需要好天气了。所以一路上遇见好天气,就跳了吧。我就是坚持了原计划,皇后镇那么好的天气没有参加,结果到瓦纳卡天气一直不理想,就这么错过了。
4.迷宫世界两个项目套餐价17.5纽/人
第十三天:瓦纳卡 -- 福克斯冰川
沿6号公路从瓦纳卡(Wanaka)到福克斯冰川(Fox Glacier),正式踏入西海岸(Westland)领域,全程265公里。
关键词:瓦纳卡湖(Lake Wanaka)、西海岸(West Coast)
营地(Wanaka Lakeview Holiday Park)/ 瓦纳卡湖(Lake Wanaka)
早上起来云层又厚又低,天气不是很理想呀。
营地里还有小孩在玩蹦床,挺有兴致的嘛。
对于这种露营,我们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从地图上瓦纳卡湖与哈威亚湖(Lake Hawea)相邻而居,是冰河运动创造出的双子星。据说哈威亚湖那边有不少风景更甚的营地。瓦纳卡湖四周环山,前天去到的阿斯派林山国家公园一直向东北延伸到瓦纳卡湖的尽头。现在的瓦纳卡也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春花秋叶夏水冬雪,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自然景色以及种类繁复的游玩项目。
我们沿湖边开了一小段,云层低到直接挂在半山腰上。
瓦纳卡湖在阴天反而呈现出水墨画的感觉。
天好像亮堂了一些,湖边的秋色很漂亮。
风景在路上 / 西海岸(Westland)
我们不再瓦纳卡多做停留,开路。天愈发的阴沉,匆匆告别哈威亚湖。
再转回瓦纳卡湖这边时,已是雨蒙蒙。
路过一个叫蓝色池子(Blue Pools)的地方,看上去很吸引人呐,于是不顾下雨,下车走走。
告别瓦纳卡、哈威亚双子湖,进入山林区域,风景立马就不一样了。
早起的,应该是冒雨而出的鸟儿有虫吃?
这就是蓝色池子了,相当浑浊,大失所望。
回头仔细看景点介绍,可是有言在先的:蓝色池子是因为来自冰川融水,若是碰到大雨,就会夹带大量沙石,特别浑浊。等雨停了,随着上游来水冲刷,会慢慢恢复成蓝色。
越往山里开,雨雾越大。
路过瀑布两个,水量充沛。
“山洪爆发,流失土地一块”
开出山林区,雨小了不少,几乎停了。6号公路从哈斯特(Haast)往北到韦斯特波特(Westport)这一段,整个沿西海岸而行,也是著名的景观之路。
来到海边,甚至能看到远处的蓝天了。
海边堆放着不少白石头,用各种语言或写着祝福,或写着到此一游。
前方貌似也是个晴天,兴许明天的冰川之行有戏?
西海岸果然狂暴,又或许只是因为这两天风浪大?
到福克斯冰川(Fox Glacier)的时候天已经暗下来,又开始下雨,我们问前台小妹,明天的直升机冰川之行有没有希望,小妹说:“最近的天气真的不好说,今天的就全部取消了。所以,祝你们好运!”好吧,话已至此,听天由命,早睡早起吧。
第十四天:福克斯冰川 -- 霍基蒂卡
上午坐直升机上冰川健行,下午继续沿6号公路至产玉小城霍基蒂卡(Hokitika),全程160公里。
关键词:福克斯冰川(Fox Glacier)、马瑟森湖(Lake Matheson)
营地(Fox Glacier TOP 10 Holiday Park)/ 马瑟森湖(Lake Matheson)
起床后,雨停了,天上还是有云,但位置比较高,能看到远处的冰川了。
昨天住的是另一大连锁营地,Top 10,面积大,设施新而多。
瞧这儿童乐园,玩意儿可多了。蹦床还有防护网。
去冰川前,我们先拐去了马瑟森湖。马瑟森湖以能看到新西兰两大终年积雪高山——库克山和塔斯曼山——的倒影而闻名。昨天晚上问营地的前台小妹,小妹说她来这里一个多月了,还没见到过倒影。天气要求也是相当苛刻,云层要很高很高,高过两座山才行。
环湖步道入口处的这个咖啡馆有着绝佳的位置。天气好的时候看山看雪看冰川。
溪流的水居然呈棕色,应该是水底植物的关系吧。
鲜红的小蘑菇,甚是好看。
马瑟森湖果然适合看倒影,水面如平镜。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能绕湖一周,加上天气的不甚理想,没指望能看到雪山倒影。回程的路上倒是发现,这边山谷正好能看到冰川,不时还能看到直升机飞过去。
风景在路上
冰川回来,吃过午饭,还得继续赶路呢。
这个应该为了防止树枝伸太出来,挂到大卡车之类的吧。
路过弗朗兹约瑟夫冰川,我们没做停留。
这云生的未免也太妖孽了点。
不知什么,惊起飞鸟一片。
路过一个忘记名字的湖泊,倒影也是一样的美。新西兰镜湖何其多,何必死守马瑟森。
湖边有一个DoC的营地,几个年轻人伴着音乐在湖边玩飞盘,相当的自在惬意。
到营地,吃完饭出来抬头一看,好一轮皓月当空,星空又没戏了。
福克斯冰川(Fox Glacier)
冰川健行是热门项目,夏季一般一天三轮,冬季两轮,我们提前三天电话订位,只剩一轮有空位,所以还是建议各位提前一周预定吧,如果行程能确定的话。赶到报名处,缴费等候出发。
先集合介绍一些注意事项,提供鞋,厚袜子,大衣,和背包。站在正中的就是这次的导游。
坐车来到机场,继续介绍安全须知,尤其是直升机相关的。
嚯嚯,直升机来咯,有点小激动。
22个游客,加两导游,刚好分4批坐直升机上冰川。俩导游一人牵头,一人收尾。
天气似乎好起来,云变薄了。
终于轮到我们,尾随导游走向直升机,越来越激动。
坐上直升机,简直了,once in a life time啊!
我们沿山谷朝着冰川飞去。新西兰大大小小的冰川总共有三千多条,福克斯冰川和弗朗兹约瑟夫冰川(Franz Joseph Glacier)是其中最大的之二,也是旅游开发最成熟,最多样的。两个冰川其实源自同一体系,网上对两者的评价也差不多,任选其一即可。
除了我们参加的坐直升机上冰川健行,还有沿山谷和河谷的徒步,边走边打望冰川。另外还有跳伞。这将是最后一次提到跳伞了,再多说两句。之前做攻略,我知道的新西兰可以跳伞的地方有北岛的陶波湖(Lake Taupo),南岛的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Abel Tasmen National Park)、瓦纳卡(Wanaka)、皇后镇(Queenstown)和福克斯冰川(Fox Glacier)。
风景上:其它地方是看湖看海看山,福克斯冰川看的是雪山和冰川。
价钱上,几个地方没有显著差异,陶波湖和瓦纳卡相对便宜点。
高度上,亚伯塔斯曼有着最高的16500英尺(超过5000米),福克斯冰川最高为16000英尺,其它地方最高为15000英尺。
越来越近,冰川就像是被冻住的瀑布一样挂在山上。
冰川表面和两边比较脏,这其实也是冰川自己造成的。雪结成冰不断的积累,挤压周围的山体,形成大量的沙石,四处散落。
冰川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山顶必然有一个山凹,雪在那里积累到向两侧的山体溢出,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重新排列结晶成蓝色的固体冰川。冰川看似固体,其实是非常动态的,上午看到的这个点,下午兴许就到几米开外的地方了。冰川的前进后退跟每年的降雪量有很大关系,回头看冰川尾部发现,相比鼎盛时期,福克斯冰川还是缩进了不少。
上一批次的人正在下直升机。
我们也安全降落在冰川上。沿着导演规划好的线路去到集合地。
直升机飞走后,导游上前用冰斧修整停机坪。停机坪的位置都是每天早上重新挑选的。
第一件事就是教大家给鞋子戴上防滑链。左三圈右三圈一定要绑紧。
穿上防滑链后,才感觉能够站稳了,敢慢慢试着挪动脚步,原地小转。
冰川表面比较脏,要下到冰洞、冰缝里,才能看到最纯粹的冰川。导游在前面开路,我们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踩在导游的脚步上跟进。
下坡时,导游会在前面凿出冰阶。
发现可以去的冰缝,导游会先行探路。
冰川水本身是非常干净的,透着悠悠的蓝色。
盛一瓶来喝,绝对比你喝过的任何水都干净,导游原话。
下到冰缝底部,就必须涉水了,还要小心头上不知道哪个地方会淌水下来。我们穿的牛仔裤裤脚全湿透了,鞋子也全湿透了,透心凉……
前面就是这个冰缝的尽头,一个小型瀑布。
洞中那深邃的淡蓝色也是令人醉了。
短暂回到冰川表面,又发现一个冰缝,出发。
冰川健行能遇上一个冰缝就算不错了,我们今天运气好,遇见了两个。导游说夏季来不一定有这么好运气,因为气温高,冰融得快,冬天又太冷,春秋季正合适。
这个冰缝很长,越走越深,越走越窄,越走越难走,冰川就越纯净越美。
这里有个很深的洞,必须借助木板才能通行了,再往前连错车的地方都没有了。
感受到冰川蓝(icy blue)的逐步加深了吗?美的让人窒息。
当不再看得到天空,就只剩下有如仙境般的冰川蓝了。
钻完冰缝,原路返回人间,整个冰川健行行程就差不多了。
山头已经起雾,又要变天了。
分批次等候直升机下山,下山的时候已经下起雨来。
仙境走一遭,我们的镜头全部起雾,等两三个小时才逐渐散去。
第十五 -- 十六天:霍基蒂卡 -- 圣阿尔诺 -- 凯库拉
行程大变更的两天。
原计划:第十五天:从霍基蒂卡经格雷茅斯到韦斯特波特(Westport),走完6号公路的景观路段,景点主要有普纳凯基(Punakaiki)附近的薄饼岩(Pancake Rock)和韦斯特波特附近的逆风角(Cape Foulwind),全程140公里。
第十六天:从韦斯特波特经英加胡阿、雷夫顿、路易斯通道(Lewis Pass)、最后沿70号公里拉通赶到凯库拉,全程330公里。
从北岛刮过来的狂风暴雨肆虐整个南岛北部,导致各种滑坡,各种封路,造就了我们不停改变路线埋头赶路的两天,一度都以为回不了基督城了。
实际上:
第十五天:霍基蒂卡(Hokitika)出发继续沿6号公路到格雷茅斯(Greymouth),转7号公路,在雷夫顿(Reefton)往北驶入69号公路,在英加胡阿(Inangahua)拐回6号公路,后转入63号公路,最后在尼尔森湖国家公园(Nelson Lakes National Park)的罗托伊蒂湖边(Lake Rotoiti)的圣阿尔诺小镇(St Arnaud)落脚,全程265公里。
第十六天:圣阿尔诺小镇(St Arnaud)继续沿63号公路往东,在布兰尼姆(Bleinhem)往南转入1号公路,直到凯库拉(Kaikuora),全程230公里。
早上在霍基蒂卡已经感觉到云层又低又厚。
霍基蒂卡以产玉而闻名,满街都是各种各档次的玉器店。
虽然不懂玉,既然来了,还是要凑凑热闹。
来学习一下玉石的形成过程。导购小姐说新西兰本地的玉被政府掌控着,所以其实也有不少加拿大产的玉拿过来做加工销售,价格就要便宜很多,约为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这边的人似乎更喜欢颜色深邃厚重的玉。
很多店和玉石加工区是在一起的,有的老板很好心的放我们进去参观。
逛完玉店,去海边转转,已经感受风浪渐起。
两只狗狗在海边愉快的奔跑玩耍。
那棵树是被谁拿刀削成这样的吗?
路上遇见的一座和火车轨道共享的桥梁,也是大开眼界。
我们又仔细研究了下地形图,与其绕回温泉路口往东,前方依旧是山区,仍然有滑坡封路的风险,赶到汉默温泉已经非常晚了;不如走北面的63号公路,在一片较为开阔的山谷间,封路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就在路上随便这个地方落脚好了。
雨是停了,可天上的云依旧绕来扭去,看着都纠结。
雨停了,又可以好好拍照了。
好景不长,过了默奇森(Murchison),进入开阔的山谷平原,又开始刮风下雨。风已经大到在如此笔直的道路上需要时不时往逆风方向修正方向盘了。公路两旁的草地里隐藏着笔直的很长的跑道,停放着样子像飞机的东西,不知道是做什么试验的。
我们又开进了雪山的怀抱。
天已经暗下来,我们看到第一个营地标志后,拐了进去,误打误撞来到一家DoC的营地。营地看守员是一位叫苏(Sue)的老太,很友好的帮我们安排了车位,开好收据。从她口中我们才知道这妖风是从北岛刮过来的(当然,北岛已经太平了),韦斯特波特貌似暂时成了孤岛,好多路都不通了。
DoC营地,自然一切都很简单朴素。这家营地算设施比较丰富的,有供电的车位,厨房提供燃气,也有热水(太阳能)可以洗澡,厨房、厕所的供电也是来自太阳能。
自煎小羊排,一扫而光。
晚上无事可做,来赏玉吧。
外面狂风凛冽,我们在房车内睡得倒是挺香的。早上起来,才发现营地的风景如此隽美。甚蓝的湖水被雪山围绕,配上缭绕的青烟薄雾,犹如世外仙境啊。
DoC营地果然选址都超棒,紧挨各大国家公园。查地图才知道这里是尼尔森湖国家公园的罗托伊蒂湖,边上的小镇(村)叫圣阿尔诺。
继续上路,又是雨雾相随。
这亮绿色的是什么植物啊,看上去令人神清气爽。
一夜大雨,水漫到路面上来。
喔,前面能看到蓝天了,心情有点雀跃。
63号公路所穿越的这片怀劳(Wairau)山谷看上去是南岛颇具规模的葡萄种植区,公路两边都是整片整片的葡萄架,一直延伸到山脚。
远处的山上还在大雨滂沱。
但我们的前方已经是晴天确实!
一路上都是葡萄酒厂,趁着天晴,我们随便找了家拜访。
结果一个人都没有,是还没到点吗?
悻悻而归,回到主路,在布兰尼姆加油的时候打听到1号公路因为前几天的暴雨滑坡严重,通行紧张,昨天才抢险打通,很多路段都是单边放行,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好歹路是通的,只是堵一点时间久一点,可以回基督城了。
事不宜迟,我们午饭也不吃,立马上1号公路往南。
漫山遍野的葡萄架,因丘陵的起伏而更上镜了。
连续三天阴雨,终于又看到太阳的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辗转十天,我们又回到了东海岸。
只是这次的太平洋十分狂暴而浑浊,海浪掀起的水汽弥漫整个海岸。
前面的车排起了长龙,等候放行。
一旁的铁路现在开行的是从皮克顿(Picton,南岛的北大门,从惠灵顿做渡轮就在这里登陆)经凯库拉,基督城直到达尼丁的景观列车。
不少人下车,去到海边,风浪很大。
等了约20分钟,轮到我们这边放行,随着车流缓缓向前,一片狼藉。
前面这车是个成都妹子,才26岁,拿的打工签证,过来边工作边玩,满新西兰的跑。
淌水过凼已是家常便饭。
但这幅惨状也太极端了。
连铁路的路基都被冲垮了,看来这次风暴少说也是十几年一遇啊。
沿路不少观景点,我们都因海浪太大没有停留,一心赶路。
清路的工程车还在不停的作业。
快到凯库拉了,前面那云层是怎么回事,难道又要下雨?
在营地安顿好,上街觅食,本来想整顿好的,海鲜什么的。结果要么没到点,要么没货。最后非常屌丝的找了家面包店啃面包。
垫了点肚子,沿街走走,顺路去预定明天出海观鲸的船票。因为风暴,凯库拉的通信网络都断掉了,营地前台没法帮忙电话,只有自己身体力行了。
来到海边,海浪依旧大的吓人。海鸥也是群居动物吗?
观光列车规规矩矩的停在海边的火车站里。
到旅游公司一问,网络断了,没法进系统查询订位情况,明儿请早吧。应该会有余位,不少人被堵在从皮克顿过来的路上,不能赶到。
往镇上走,凯库拉也发展成了一个旅游城市,而且还只有一个支柱形项目——出海观鲸,也算是一招鲜吃遍天下吗?路边遍布酒吧餐饮和纪念品店。
备注:
1. 时间充足的话,南岛北部的尼尔森(Nelson)、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都非常值得一去,其中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内有着排名新西兰十大之首的徒步道;皮克顿往哈维诺(Havelock)的公路也风景超棒,一边是山,一边是海,号称有999道弯。
2. 去葡萄酒庄品酒晚餐住宿,也是一种玩法。
3. 凯库拉比想象中小很多,出海观鲸也比想象中热门,最好提前个几天预定。
第十七天:凯库拉 -- 基督城
出海观鲸,后沿1号公路回到基督城,全程200公里。
关键词:日出、观鲸(Whale Watch)
海边日出
售票处7点开门,因为没有预定,我们只能起早抢先,争取第一排位。于是我们6点就起了床。
开出营地,天空刚翻起鱼肚白,云很淡,太阳已经喷薄欲出。
来到海边,赶上最后几张船票,开始漫长的等待。海浪依旧很大,但天边的云层很厚,十分适合看朝霞。
还有雪山相衬,所以能看到日照金山吗?
天上的散块的云,已经开始上色。
候船的游人和海鸟们在海边各自玩耍。
唔,雪山顶也开始上色了。
太阳已经跃出海平面,云层快遮不住了。
太阳越升越高,已经快要无法直视。
阳光斜撒在海面上,真正的波光粼粼。
我们的车经过昨天的奔波,满身泥垢。
天已经完全亮了,好天气确实!
岸边的水汽已经小了不少,说明海浪在减弱。
小孩们也出来愉快的玩耍。
光线强得雪山顶都看不清了。
出海观鲸
我们的船总算确定能出行了,但今天的浪还是很大,店员强烈建议我们买好晕船药。
我们足足等待了6个小时(怕晕船,连午饭也没吃)。
坐大巴来到码头,准备登船。
舱内部有视频播放,介绍凯库拉周边海域的地理环境以及鲸鱼的相关知识,还有个导游做讲解。整艘船工作人员除了导游,还有司机一名,船长一名,安保人员若干。
凯库拉附近的大陆架几乎是垂直的悬崖,形成凯库拉海底峡谷,南半球最大的深海峡谷,于是热带来的暖流和南极来的寒流在这里交汇,营养物的上涌为多层级食物链从浮游植物一直到最顶层的鲸鱼提供了基础,也就成了鲸鱼在觅食地和繁殖地之间迁徙的峡谷之一。
凯库拉附近最常见的是抹香鲸,抹香鲸潜水性能极佳,深潜可达3000米级别,而且能待上两个小时。中药龙涎香就来自抹香鲸肠道里形成的一种蜡状物质。视频里展示的是雄性抹香鲸,体型巨大,后面尾巴上漂浮的就是我们乘坐的同型号的船。
导游一直强调,我们保证能看到鲸鱼,如果没看到退款80%,但我们不保证能看到鲸鱼摆尾……擦,不摆尾的鲸鱼有什看头。
老坐着也没意思,站到甲板上看风景。
发现海豚一只!貌似是虎鲸。
又有两只虎鲸!估计是妈妈带着幼崽,相当欢快。
唔,鲸鱼出现了!是抹香鲸。
看尺寸应该是条雌性,雌性抹香鲸比雄性小一大块儿。
水柱喷起来,可惜好小。
因为靠近鲸鱼,船会关掉发动机,在海上随浪起伏,需要牢牢握紧扶栏才能站稳。已经不少人晕船了,船舱内更是吐成一片。
天上那是飞机和直升机,当然也是来看鲸鱼的。
抹香鲸一般在水面上漂浮个十来分钟换完气就会潜下去,会不会摆尾看心情~ 在水里潜个40~60分钟又会浮上来。当她又浮上来的时候,突然有个黑点快速的靠近!
原来是只海豹~ 还探出头来打望我们在干嘛~
叫不出名字的海鸟也悠闲的停靠在鲸鱼周围。
又一艘观鲸船靠近,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啊。
回程的时候导游说,自从十一年前第一次发现这条鲸鱼后,每年都能看到她在这里徘徊。等等,也就是说这条鲸鱼已经让他们赚了11年的钱了?如果算上抹香鲸一般寿命在70岁,这生意也太好做了吧!观鲸就这么结束了,各位觉得还坑爹吗?
风景在路上
观鲸归来,已是下午4点,我们稍作休整,简单吃了点东西垫肚子,就出发赶往基督城。这是我们最后一段房车之路,一路天气也是不错,看来风暴已经过去。
直升机吊着水桶在海里打水,匪夷所思。
海浪又起,水雾弥漫。
离开海边,进入内陆,一路夕阳相随。
只有一缝的晚霞,也还是不常见的吧。
备注:
1. 凯库拉坐船观鲸145纽每人。我后来查一家坐飞机观鲸才180纽,相当有性价比呀。
2. 晕船是具有传染性的,吃药其实不怎么管用,就跟上黄龙要忽悠你买红景天一样。
第十八天:基督城 -- 奥克兰
基督城一日游,下午还车,晚上飞奥克兰。
关键词:地震遗址、哈格利公园(Hagley Park)。
今天任务轻松,上午闲逛基督城,我们计划去老城区转转。
天气已经转好,花园城市不是浪得虚名,一路秋黄还泛着红和绿,甚是好看。
自从11年的大地震后,基督城的老城区就一直在持续不断的修缮中。
这只狗如此无精打采,估计没睡醒。
道路也是各种管制,东围西拦。
到处找停车场不得,最后在一个工地边的死胡同找到可以停车的标识,确认不收费后停下。(很多路边车位节假日和周末都是不收费的)
我们往大教堂方向进发。这些建筑虽然没倒,但业已被封存起来。
大教堂在地震中损坏严重,感觉政府也不打算修缮,围起来当遗址供人参观也挺好的。
今天正好是复活节,教堂前的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非常热闹。
不少人衣着正式,还把自己的勋章佩戴上了。
铁轨上方还有电线,说明轨道交通依然在运营中。
不过现在完全是观光旅游项目。
转到后面新修的商业街,全都是集装箱式的房子,特色鲜明。
雅芳河(Avon River),一路绿化、景点建筑示意图。
天气真是好顶赞,河边景色迷人。
亚航刚开通基督城航线,就遇上11年的大地震,为推广,亚航推出了100元的超特价机票,可惜当初没概念啊,还以为基督城是个什么没名气的小城,早知她是新西兰南岛旅游的门户,就应该立刻抢票过来,现在真是肠子都悔青了。后来亚航也取消了这趟航班。
还有时间,我们决定去旁边的哈格利公园(Hagley Park)走走。哈格利公园被利卡敦大道(Riccarton Ave)一分为二,南部主要是球场马场之类的,而雅芳河蜿蜒穿过的北部,则是游人集中的地方。
走进公园就看到河上不少人在玩皮划艇,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要玩!
既然可以划皮划艇,当然也就可以坐小舟游览。
公园里草木兴旺,颇有曲径通幽的感觉。
参天大树比比皆是。这树像不像孔雀开屏?
光线真是不能再好了。
当地人更是拖家带口的出动,真是幸福。
中央处有个玫瑰园,种满各品种的玫瑰。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都还没看够,得前去还车了。最后一小段路,这街景也是令人醉了。
这车开着也太拉风了吧。
十六天的房车之旅,回到起点结束。
尽管买了全险,我们还是在早上出门前在营地简单自己洗了下车,因为脏的自己都看不下去了。还车很顺利,租车公司把我们送到机场。
基督城将要举办15年板球世界杯,我还真不知道新西兰也流行板球。
奥克兰下飞机后,坐上接送小巴,直达酒店。明天就是最后一天啦!
备注:
1. 我们在基督城没碰上停车问题,恰逢节假日,很多路边停车位都免费。哈格利公园南区靠利卡顿大道的一带有可以免费停车的地方。
2. 奥克兰机场交通:
机场大巴单程每人16纽,往返28纽;
接送小巴(SuperShuttle)单程第一个人35纽,后面每人8纽,同时预定往返,第二程9折(可以分开付款)。
这样算下来:4个人的时候两种方式费用正好相同,少于四人大巴便宜,多于四人小巴划算,而且小巴接送到酒店门口。
第十九 -- 二十天:奥克兰 -- 广州 -- 成都
奥克兰一日游,晚上飞机回国。
关键词:天空塔(Skytower)、奥克兰(Auckland)
最后一天,没什么特别的安排,去海港走走,逛逛皇后街(Queen Street),远眺下海港大桥,仰望下天空塔。天气很好,很适合转街。
东西收拾打包完毕,房间干净得可以直接给下一组客人用。
从酒店的阳台伸出头去,勉强能看到天空塔。
行李寄放至酒店前台,安心出门。已经快10点,但因为还在复活节假期,路上略显清静。
我们朝海港方向走去,边走边不时注意到身后的天空塔。
码头停靠着许多帆船游艇。
游人不少,散步的,健行的,还有骑自行车的。
天空塔抢镜依旧,谁叫是南半球最高的建筑呢。
开闸放船!这云看上去未免也太假了。
那个水管装的东西其实是可以坐人的,里面有放坐垫。
码头上还留有旧时小火车的轨道,积水后倒影着天蓝。
海鸥肆无忌惮的站在长凳上。
或是悠闲的在大路上散步。
调皮的小朋友,专往有水的地方趟。
小操场上,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
走到尽头,眺望下海港大桥吧。看到密密麻麻的船杆了吗?
往回慢慢朝市区的皇后街走。
居然还有飞机列队表演。
镜面般的外墙倒影出周围的建筑和蓝天白云,甚是好看。
这个全玻璃外墙的建筑是火车站。
照进天井的阳光使得这些悬挂于墙上的植物长得非常好。
皇后街上才是游人如织,满街都是各式纪念品商店。
我们往隔壁的小公园散步。
路过一个艺术馆,背后就是阿尔伯特公园(Albert Park)
公园的另一边有个教堂。
我们在公园小坐片刻,感觉有点起风,于是转战星巴克,一直待到六点过,回酒店候车。
到机场一人一碗拉面,把纽币花得干干净净,回家!